为切实做好以重大病虫害防控为重点的小麦“一喷三防”工作,最大限度减少病虫害损失,促进小麦正常生长灌浆,确保全县小麦丰产丰收,特提出如下技术指导意见:
一、因地制宜,细化技术方案
根据全县小麦生长规律、气候特点及小麦中后期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,确定4月中下旬—5月上旬是开展小麦“一喷三防”工作的最佳时机。其中4月17-27日小麦抽穗-扬花期以预防小麦赤霉病为主,兼治锈病、白粉病、蚜虫;5月1日-15日小麦灌浆期以防治小麦穗蚜、吸浆虫、白粉病、锈病、叶枯病、预防干热风、后期早衰、增加千粒重为主。各乡镇农业部门、植保服务组织要结合本乡镇小麦生长和病虫害发生情况,确定喷防重点,通过广播、微信、技术培训及发放明白纸等多种形式,加强政策宣传,及时解答群众咨询,让农民充分了解小麦“一喷三防”防治技术,掌握科学喷施方法,准确把握防治时间。
二、强化监测,把握苗情、病情、虫情。
目前,全县小麦即将进入病虫害发生危害高峰期,植保部门、乡镇农业部门要加强病虫害监测,准确掌握病虫发生动态,及时发布病虫害预测预报。同时,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情况,随时掌握气象部门预警预报,结合小麦生长态势,指导农民群众抓住“一喷三防”的最佳时期,科学、安全、合理使用药肥。
三、分类指导,实施统一喷防
(一)、准确掌握喷防的最佳时间
由于全县南北部小麦生育期及病虫害发生时间、危害程度不尽相同,一定要把握好“一喷三防”的最佳时机(中北部条播麦区4月17日-5月10日,南部稻茬撒播麦区4月20日-5月15日);
(二)、科学配方用药
根据各种病虫害发生程度、天气预报及小麦长势情况,统筹兼顾,尽量做到一喷多效。要严格按照农药、叶面肥使用规定,严格把握喷施剂量、时间和方法,防止药害、肥害事故发生;
(三)、积极宣传推广病虫害统防统治
大力推广无人机、大中型植保机械统防统治,以小麦高产创建示范方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区为重点,利用现有植保、农技等专业合作组织,努力提高组织化、机械化、专业化程度,确保小麦“一喷三防”效果。
四、深入一线,搞好技术服务
在小麦“一喷三防”期间,县、乡农技部门要下派专家督导组,深入小麦“一喷三防”第一线,督导落实,现场指导,搞好服务。同时组织广大科技人员分片包干,深入一线开展技术指导,确保以“一喷三防”为主的麦田中后期管理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到田间地头。
附件:小麦“一喷三防”配方组合
获嘉县农牧局
2018年4月13日
附 件: 小麦“一喷三防”配方组合
1、亩用10%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加2.5%高效氯氟氢菊酯水乳剂80毫升加45%戊唑醇·咪鲜胺25克加98%磷酸二氢钾100克加芸苔素内酯8毫升。主要用于防治蚜虫、赤霉病、白粉病,兼治吸浆虫、锈病、叶枯病、干热风。
2、亩用10%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加4.5%高效氯氰菊酯乳油80毫升加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克加98%磷酸二氢钾100克加芸苔素内酯8毫升。主要用于防治蚜虫、赤霉病,兼治吸浆虫、白粉病、叶枯病、锈病、干热风。
3、亩用2.5%联苯菊酯水乳剂80毫升加25%氰烯菌酯悬浮剂100毫升加98%磷酸二氢钾100克。主要用于防治蚜虫、赤霉病,兼治吸浆虫、锈病、白粉病、叶枯病、干热风。
4、亩用22%噻虫嗪·高氯氟悬浮剂8毫升加15%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0克加98%磷酸二氢钾100克。主要用于防治蚜虫、白粉病,兼治吸浆虫、赤霉病、锈病、叶枯病、干热风。
以上用药剂配方可根据各乡镇小麦病虫发生特点合理搭配,每亩对水50公斤喷雾。施药后3-6小时内遇雨,应及时补治。对于小麦白粉病、锈病发生严重的稻茬麦区及高肥水地块,可添加多抗霉素或醚菌酯。多雨天气或密度过大麦田施药时加入有机硅助剂以提高粘着性、渗透性。
植保咨询电话:13598676543 13513730679 630682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