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杨庄木板年画:渐被遗忘的手工之美
来源:
发布时间:2016-06-16 09:13:12
获嘉县东北,照镜镇樊庄村小杨庄,曾经的年画之乡。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,主人张同瑞正在从事着一项传承了400多年的古老技艺——木版年画。
张同瑞所制作的年画主要以神像年画和牌位年画(又称祖宗轴)为主,采用木刻套色水印技术,构图匀称饱满,色调强烈鲜亮,富有乡土气息,十分具有中原木版年画的特色。如他的作品《八十二全神》、《送子观音》、《张仙射狗》等,不仅人物造型各异、层次分明,富有中原文化特点,而且色彩明快,比较迎合年节的喜庆气氛。
如今已年过六旬的张同瑞,从十一岁时便开始学习木版年画制作,经过半个世纪的积淀、提高,如今张同瑞的技艺日臻成熟,年画雕版线条圆劲有致,人物刻画栩栩如生,表情神气活现,颜色大红大绿,对比鲜明,加之合理的留白,使得画像整体布局合理,神像突出。
据张同瑞介绍,小杨庄木版年画始于明末清初,曾经辉煌一时。上世纪60年代以前,小杨庄全村80%以上的人家都从事木版年画制作,素有“家家雕木刻版,户户描丹绘青”、“家家会点染、户户擅丹青”之说。但在“文革”期间,大量珍稀的古雕版被破坏,导致出现“毁多存少枝叶飘零”的状况,现在的小杨庄木版年画仅存清代的古雕版30余块,保存完整的20余块。如今能够制作年画的有10余人,但能做到画、刻、印全套手艺的仅有张同瑞一人。
为保护和传承这项古老技艺,2011年,小杨庄木版年画入选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;2012年,冯骥才先生曾亲自来到杨庄村张同瑞的家中,调查木版年画,并将杨庄木版年画编入他所撰写的《中国木版年画集成·拾零卷》;2014年,新乡市中原文化研究院出版《中原人文研究》杂志,在第一期便以一整期的篇幅详细介绍了小杨庄木版年画的起源、特点及目前状况。
对此,张同瑞感到欣慰的同时,语气中仍有唏嘘。一是目前年画艺人的文化水平不高,年画内容传承的居多,创新的太少,和如今的习俗渐渐脱轨;再一个就是年画工艺繁琐,费时费力,经济价值却不怎么搞,愿意专门从事这项技艺的人越来越少,甚至面临断代的窘境。